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倪达书,中国鱼病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07年8月22日生。1932年中央大学动物学系毕业。1946~1948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鱼病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鱼病研究会主任委员。 他早年从事原生动物学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对甲藻和豚鼠肠寄生原虫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国际原生动物学会授予名誉会员。1950年后,主要从事鱼病学研究,成为中国鱼病学的创始人。1953年,他在浙江吴兴菱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鱼病工作站。50年代前期,他发表了中国第一批鱼病研究论文,提出了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混合堆肥发塘、漂白粉挂篓和硫酸铜挂袋等简便易行的防治鱼病方法,深受养鱼者的欢迎。30多年来,发表的鱼病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的鱼病学著作多种,其中《鱼类水霉病的防治研究》(1982)一书,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水霉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获中国科学院198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培养了一大批鱼病学研究、教学人员,为发展中国淡水鱼养殖业和鱼病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70年代起,他积极倡导发展稻田养鱼,促使稻谷增产,提出稻田养草鱼种的新方法,利用草鱼吃草的食性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蚊虫孑孓和用草鱼粪肥田来促稻增产。1983年,中国科学院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鉴定会,通过了这项研究成果。所著《稻田养草鱼种及其生态功能》(1985)一文,获中国科学院1985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在推广稻田养鱼技术方面的贡献,曾获1986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73年主编和出版了《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二版)》。 倪达书
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章鱼智商到底有多高,为何有人科学家认为它不是地球生物?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在地球上,生物种群可以说非常庞大,物种超过1万亿,但是人类只发现了十万分之一,所以还有很多生物种群等待人类的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间,我们都看到不少的科学研究人员,发布新生物的研究结果。而在我们发现的生物
0评论2023-05-29434
科学家猜测:人类是从鱼类进化而来,那么进化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现在主流观点认为,人类确实是鱼类进化而来的,不只是人类,所有陆地脊椎动物的祖先都是鱼类,大约3亿年前,一群肉鳍鱼类登上了陆地,慢慢适应陆地的环境,演化出了两栖动物,随后爬行动物出现,然后哺乳动物出现,人类也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诞生。现代生物学认为,生物的演化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只是人类的祖先是鱼类,如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应该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最初的祖先被称为露卡(Luca),它是所有物种在分化之前最后的一个共同祖先,露卡可能并不是地球上第一个生命,而是第
0评论2023-04-29200
中国科学家为完成大豆基因组提供重要谜题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山东农业大学表示,经过长期攻关,学校张大健项目组在大豆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了新成果。 团队将挖掘大豆基因组结构变异,拓展可用于分子育种的基因资源,为大豆种质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关研究论文于15日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植物》上在线发表。团队负责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系教授张大健表示,此次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学术界首次构建了大豆Glycine亚属基因组,为多年生野生作物资源的研究和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了有效的基因靶点。科研人员表明,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营养兼用作
0评论2023-04-05542
大国的粮食政策对水稻来说太热了,但上海科学家种植的新品系使其产量增加了20%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来源:看新闻2013年夏天,留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的记忆深处。 由于当时38以上的高温天长达十几天,研究小组在松江农场种植的水稻,结实率不足10%。平均气温每上升1,将导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3%~8%左右。 因此,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水稻的“高温感受器”,成为亟待克服的重大科学问题。林鸿宣研究小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小组合作,揭示了水稻耐高温的新机制,同时发现了第一个潜在的水稻“高温感受器”。 2022年6月17日,该研究成果在国际
0评论2023-04-05612
飞蛾扑火,科学家破解生命之门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记者18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与合作公司草地贪婪夜蛾研究进展报告会上获悉,研究人员对云南省两只草地贪婪夜蛾成虫进行了DNA提取、建设、测序和组装,目前已完成了两个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 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完成草地贪婪夜蛾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为草地贪婪夜蛾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此外,云南省还发现草原贪夜蛾两种天敌,对草原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有自然控制作用。一看到那个就马上拍死飞行能力强的繁殖能力爆发了18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秋琳作《草
0评论2023-04-05206
农业科学家和翟考察了新泰市农业和轻工业互补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正在加载视频.执笔/中安农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尹剑平教授一、尹剑平教授:利用本地区现有设施,建立四大农业板块和综合产业目标。新泰光伏农光互补产业基地占地约10000-12000亩。 免除五年租金。1、投资泰安及周边地区大型太阳能电站下大棚产业配套建设,实现智慧农业,即水中种菜立体养殖产业,积极响应阶段性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调整政策。广泛引进日本锦鲤观赏鱼养殖、配套产业综合养殖,实现水产业养循环经济,形成集中式产业配套、饲养结合、产业链关联结合。2、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
0评论2023-04-05438
夏天播种夏天怎么样,天堂?气象学家判断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三夏”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方兴未艾。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截至5月29日,全国小麦面积4466万亩,收获进度为14.6%。 其中四川麦子收获已进入尾声,湖北进度近八成半,安徽逾两成,河南近一成半,江苏、陕西、山西零星收获。 “三夏”大规模小麦机耕已经全面展开。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夏收夏种夏管宜早不宜迟。 “三夏”忙什么呢? 今年的天气帮忙吗? 哪些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需要重点防御? 气象部门有什么服务措施? 日前,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农业气象室副主任李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一
0评论2023-04-05573
沿着大豆的进化路线,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育种的关键基因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优秀基因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通过分析大豆地理扩展和育种全基因组特征,提出大豆进化路线,挖掘出大豆不同进化阶段选择的候选基因,从中克隆出重要开花基因GmSPA3c 8月19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我国是大豆的发源地,国家农作种资源库内聚集了4万多个大豆种质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多样性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研究小组前期构建的能够代表我国大豆
0评论2023-04-05478
以中国为首的科学家发现了大豆高产优质的关键基因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新华社浙江6月5日电(记者朱涵)由中国科学院专家率领的跨国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了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量和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 这一发现对分子育种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寿惠霞教授说,我国是大豆的发源地,在进化上,野生大豆是籽粒小、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的杂草形态。 经长期育种选择驯化后,栽培大豆籽粒大,含油量提高,现已广泛推广到世界各地,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本研究通过浙江大学与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等团队
0评论2023-04-05248
大豆振兴的计划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抗倒伏大豆品种培育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张蕃)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线虫与细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应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HIGS )技术,以大豆被孢霉几丁质合成酶基因( SCN-CHS )为靶向的转基因大豆基因材料该材料为国际首创,对大豆被孢霉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兼作尖孢霉和抗镰孢菌。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病原线虫和病原真菌中含有几丁质,而植物和脊椎动物无几丁质。 植物病原线虫特异性几丁质酶为
0评论2023-04-05523